2004年,德国重新修订《可再生能源法》,让施正荣和尚德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高歌猛进!2022年前三季度210mm电池组件累计出货约50GW出货量最能直接反应市场需求,在出货量上,下游高功率组件市场景气度高涨,210尺寸组件极具优势,出货量加速提升。站在双碳风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高功率、高效率、高发电量、高可靠性的600W+组件可以有效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根据其日前宣布的扩产计划,预计到2022年底电池与组件产能可分别达到50GW和65GW,其中210/210R产能占比将超过90%。集邦咨询预计,到2023年210尺寸产能占比可达57%,发展洪流势不可挡。身为大尺寸组件的领头羊,天合光能日前宣布布局210+N型技术产能,意欲提高下一代N型电池技术的竞争力。其中高功率组件需求旺盛,明确组件功率在530W以上的招标容量为107GW,占总招标规模的90%,已是招标重头;充分表明600W+组件已成为超大型地面电站的新方向和选择,组件向高功率发展更是必然
在实证测试中,600W+组件的实测发电量也更具优势,单瓦发电增益在1.51%~2.1%。高功率、高效率、高发电量、高可靠性的600W+组件可以有效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集中式电站装机需求受到抑制。
有条件给出差异化优惠政策,明确产品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内的企业才能享受政府支持政策,纳入政府及行业重点企业支持政策清单,才有资格通过市场化方式享受相关电价优惠,不纳入有序用电方案。硅棒/硅片、电池环节扩产周期仅为6-9个月,组件甚至3-6个月,多晶硅扩厂周期长达1-2年。三是多晶硅工厂生产事故和检修影响供应。五是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调推进。
国内市场方面,2022年1-7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37.73GW,同比增长110.3%,预计2022年并网超100GW,同比增长90%左右,国内市场超预期发展公告显示,报告期内,金刚光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99万元,总资产18.63亿元。
其组件产线已于2月投产,生产的异质结组件功率在700W+。该公司于2022年9月底完成工商变更登记,10月10日起正式启用新名称。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1.91亿元,同比增长3.81%;净利润-9272.20万元,同比下降8978.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60.80万元,同比下降9114.34%。截至6月底,金刚光伏实际电池产能约7 MW,截至8月底实际产能约21 MW;在组件单线设计产能为500MW/年。
2021年,广东欧昊集团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同年6月,该公司宣布投建1.2GW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希望通过跨界光伏进入新的增长通道。2021年,金刚光伏负债率达77.81%。在产能方面,目前金刚光伏的光伏电池线单线设计产能为600 MW/年。金刚光伏表示,主要系传统项目生产规模下降,相应成本较高。
今年6月,该公司再度出手,斥资41.91亿元建设4.8 GW异质结电池和组件项目。同时,该公司光伏业务最近12个月已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5.86%,符合深交所关于公司名称变更的要求。
光伏项目初步投产,爬坡阶段,成本较高;研发费用261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0.10%,主要系增加光伏项目研发费用。近几年来,因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滑等原因,金刚光伏业绩受到较大影响,其业绩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10月27日,金刚光伏(300093)发布2022年三季报称,公司2022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55亿元,去年同期净利151.51万元,同比减少10309.2%,由盈转亏;每股收益为-0.7161元。在营业成本方面,三季报显示,金刚光伏前三个季度营业成本达2.94亿元,同比增加54.74%。金刚玻璃表示,依据半年报的业务结构,该公司主营业务将由玻璃深加工业务变更为光伏业务,预计该公司未来收入主要来源于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业务收入。到了2022年上半年,金刚玻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业务收入达1.47亿元,占营收比例为77.08%,而玻璃相关业务收入比重降至22.92%。公开信息显示,金刚光伏原名为金刚玻璃,主营业务为特种玻璃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三季度营收0.94亿元,同比下降2.56%;净利润亏损0.62亿元,同比减少12826.03%;扣非净利润亏损6144.92 万元,同比下降 31242.52%;销售毛利率为-3.44%。
改名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主营业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截止2022年9月末,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 92.44%。
财报数据显示,在2019-2021年,金刚玻璃的营收分别实现营收6.13亿元、3.29亿元和3.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8亿元、-1.31亿元、-2.02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0.89亿元、-1.30亿元、-1.53亿元近日【光伏资讯】微信公众号(PV-info)了解到,2022年10月27日晚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全国新增52.6GW,其中集中式17.3GW,工商业分布式18.7GW,户用分布式16.6GW,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2022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注:1.以上统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2.数据来源: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3.前三季度部分省市装机有退运减容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政策研究论文指出,整合全球的太阳能电池供应链或能让太阳能更便宜。该研究显示,与限制外部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厂商供应的国有化模式相比,全球化供应链或能节省数十亿美元的安装费。然而,要想让全球碳减排达到一定规模,就需要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快速而广泛地部署,这就需要提高成本效益。据论文介绍,各个国家通常会支持国内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制定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本地化发展和就业福利的政策。
他们的预测显示,与全球化供应链情景相比,依赖国内生产商会使2030年的太阳能电池价格提高20%-25%。论文通讯作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何钢和合作者一起,比较了各个主要市场的本地化供应和全球化供应模式在太阳能电池部署成本上的差异,他们的计算发现,2008年至2020年,全球化太阳能电池市场能在美国节省240亿美元的安装费,在德国节省70亿美元,在中国节省360亿美元。
论文作者总结指出,他们完成的这项研究,对整合全球太阳能电池供应链相对于严格本土化生产所能节省的成本进行了首次量化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气候政策既要考虑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利益分配,也要考虑通过全球化供应链大幅削减成本的方法然而,要想让全球碳减排达到一定规模,就需要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快速而广泛地部署,这就需要提高成本效益。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政策研究论文指出,整合全球的太阳能电池供应链或能让太阳能更便宜。据论文介绍,各个国家通常会支持国内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制定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本地化发展和就业福利的政策。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何钢和合作者一起,比较了各个主要市场的本地化供应和全球化供应模式在太阳能电池部署成本上的差异,他们的计算发现,2008年至2020年,全球化太阳能电池市场能在美国节省240亿美元的安装费,在德国节省70亿美元,在中国节省360亿美元。该研究显示,与限制外部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厂商供应的国有化模式相比,全球化供应链或能节省数十亿美元的安装费。他们的预测显示,与全球化供应链情景相比,依赖国内生产商会使2030年的太阳能电池价格提高20%-25%。论文作者总结指出,他们完成的这项研究,对整合全球太阳能电池供应链相对于严格本土化生产所能节省的成本进行了首次量化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气候政策既要考虑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利益分配,也要考虑通过全球化供应链大幅削减成本的方法
其中有10个位于漳州,6个项目位于漳浦,漳浦项目规模达768MW,占比超43%。其中单体规模最大的为中节能漳浦旧镇3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其次为中广核宁德核电温排区200MW海上光伏项目,项目规模达100MW及以上的共有11个。
今年5月印发的《福建省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提出,适度建设海上养殖场渔光互补项目,研究试点农光互补项目,力争十四五全省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00万千瓦,重点推进光照资源条件较好的漳浦县、浦城县、建瓯市、仙游县、宁化县、福安市、闽侯县、上杭县、厦门市海沧区等24个县(市、区)的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此次公布的试点项目主要分布于漳州、莆田、宁德和三明。
公开资料显示,中节能漳浦项目运营周期为25年,工程规模达300MW,尚处于前期筹备阶段。记者了解到,16个试点项目类型中有3个水面(海上)光伏类,13个近海养殖渔光互补类。